三仙简传
首页 - 三仙简传 - 诗仙李白

诗仙李白

公元701年2月8日,中唐时期,一代诗仙李白(字太白,号青莲居士,又号“谪仙人”)诞生于中亚细亚碎叶城。五岁时,其家迁入四川绵州昌隆县(今四川江油)。他生活在唐代极盛时期,自幼天资聪慧,灵性突出,过目不忘,能触类旁通,举一反三,勤奋好学,有神童之禀赋,负有天才之盛名。小小年纪就展现出惊人的才华,传说他四岁就能出口成诗,五岁就能熟背四书五经及其它诸子百家文章,八岁能写出优美文章。他从小就有治国的大志,有“济苍生”、“安黎元”的进步理想。

二十岁时,他单身离开家乡,走出四川,开始了广泛漫游,南到洞庭湘江,东至吴、越。李白不愿应试作官,他到处游历,希望结交朋友,干谒社会名流,从而得到引荐,一举登上高位,去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。可是,十年漫游,却一事无成。他又继续北上太原、长安(今陕西西安),东到齐、鲁各地,并寓居山东任城(今山东济宁)。这时他已结交了不少名流,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,诗名满天下。

李白是一位富有侠义精神的人物。他在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一位路见不平、拔刀相助的侠士。因为生性任侠豪爽,他少年时期就已经勤学苦练武术,遍访武术名师,精修剑术,当时他的剑术在唐朝排在第二,仅在裴旻之下。但是,李白生性潇洒,放浪不羁,才情横溢,博学诸艺,难以样样具精。如果他在青少年时就弃文从武,专心研究剑术的话,那他的剑术武艺是不会亚于裴旻的。

李白的一生,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,其游历足迹踏遍了大半个中国。他是盛唐集诗人、神仙家、纵横家、游侠、剑客为一身的伟大天才,是浪漫主义文学家的代表人物。民间流传,高力士曾为他脱靴,杨贵妃曾为他磨墨,更有“若非群玉山头见,会向瑶台月下逢”的千古名句传世。

李白的诗歌创作善于从民歌、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,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,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。他的大量诗篇,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象,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荒淫和腐败,表现出蔑视权贵,反抗传统束缚,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。在艺术上,他的诗想象新奇,构思奇特,感情强烈,意境奇伟瑰丽,语言清新明快,气势雄浑瑰丽,风格豪迈潇洒,形成豪放、超迈的艺术风格,达到了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。

李白天生仙风道骨,自称太白金星下凡,自号“谪仙人”,贺知章读了李白的《蜀道难》诗后,也把他比作天上下凡的诗人,称为“谪仙”。又因为他的诗富有浪漫主义色彩,想象丰富,语言流转自然,音律和谐多变,风格豪放飘逸有如出自神仙之手,给人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,所以后人就称他为“诗仙”。

唐玄宗天宝元年(公元742年),由道士吴筠的推荐,他被召至长安,供奉翰林,文章风采,名震天下。不久,因权贵的谗言,于天宝三、四年间(公元744或745年),被排挤出京。此后,他在江、淮一带盘桓,思想极度烦闷。晚年漂泊东南一带,依当涂县令李阳冰,公元762年12月的一天,放浪不羁、过着神仙般生活的李白又喝醉了酒,在回家半路上,他看到水塘清水倒映着的月亮,误以为月亮掉进了水塘里,到水中捞月亮时,从水塘中升仙。

诗仙李白是一位百姓深深爱戴的伟大文学家、诗人。他逝世后,玉帝嘉其在人间的优秀才能和为百姓所做出的贡献,封他为文曲星,显神通造福人间。后来,民间敬文曲星诗仙李白文采出众,超凡脱俗,空前绝后,很多儿童要进入学校念书前,都要设案祭拜,希求诗仙护佑其学业有进步、学有所成。

李白升仙后,功德圆满证得文曲星,受玉帝委派下凡辅助何野云仙师弘法济世,任副先锋。


返回上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