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济寺胜景
首页 - 普济寺胜景 - 观音广场

观音广场

观音广场位于三仙法殿(大雄宝殿)南面,戊子年尊何野云仙师乩示,为弘扬佛法而兴建,于庚寅年竣工,是年九月廿九日举行观音圣像奉炉大典法会。供奉观音菩萨圣像,诚信有求必应。

观音菩萨即观世音菩萨,是佛教四大菩萨之一,在社会知名度最高,与民间关系最密切,民间妇孺皆知、家喻户晓,“佛殿何必深山求,处处观音处处有”。有关观音显灵感应的传说数不胜数。

观世音是梵文的意译,又称作“观自在、光世音、观世自在”。唐代因避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讳,略去“世”字,简称“观音”。观世音的名字来历是古代佛经翻译家根据佛经中的意思创造的。《注维摩诘经》说:“世有危难,称名自归,菩萨观其音者即得解脱”。也就是说,“观”世上众生在受苦受难中称诵其名号的声音,前往解救,使人脱离苦恼。观世音以慈悲著称,故其名号又叫“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灵感观世音菩萨”。

佛教称观世音有三十三种化身,男女无妨,救七十二种大难。世间众生如果遇到一切困苦、灾害、疾病、烦恼等等,只要呼喊一声“观音菩萨”,一切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,即有求必应。

佛经上对观世音菩萨的来历众说不一,且缺乏确切“证据”,较有影响的有两种:

其一说,观音原为古印度转轮王的儿子,名叫不“目句”,他和父亲及弟弟一心向佛,放弃荣华富贵和舒适宫廷生活,随佛祖出家。他发菩提心,立大宏愿:“不使众生解脱苦难,不成无上菩提”。后修成正果,成为观音菩萨,其父转轮王修成阿弥陀佛,其弟修成大势至菩萨。兄弟二人成为其父的左右肋侍,合称“西方三圣”。

其二说,观音原为妙庄严王的三女儿,名叫妙善。她的两个姐姐,在父王的安排下,都已出嫁。当父王要为妙善择婿时,妙善死不同意,父王盛怒之下,将她赶出王宫。后来,妙庄严王病重,需要亲人的骨肉和眼睛来作药引子,大姐妙金、二姐妙银都不肯牺牲自己的手眼来治父王的病,只有出家修行的妙善献出了自己的臂肉和眼睛,救了父王的命。后来佛祖被其孝心所感动,就赏给她一千只手、一千只眼,并帮她修成无上菩提,成为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。

观音以大慈大悲著称,故人们印象中观音总是面貌祥和、慈悲端庄,所以民间多以观音为女性。后来观音的三十三应身,男女相皆有,以女相为多。尤以杨柳观音、白衣观音、水月观音、送子观音等最为民间信众所熟悉。

寺院的大雄宝殿中观音像一般供奉在释迦牟尼佛像背后,其左右常塑有两尊肋侍,左边为善财童子,右边为龙女。若以观世音菩萨为主尊的殿堂,通常称为“大悲殿”、“大士殿”或“圆通宝殿”等。

我国的四大名山成为四大菩萨的道场。观世音菩萨的道场在浙江省普陀山。普陀山建寺始于唐朝。唐太宗年间,印度僧人善财来到普陀山,亲眼目睹观世音菩萨现身说法,授以七色宝石。后来普陀山便被人们认为是观世音菩萨显圣的道场。(壬辰年春月曾秀斌敬辑)

返回上一页